Sunday, February 08, 2009

09讲片话【2】之“家里有喜事”也是一个不衰不败的电影元素


从1988年的《八星报喜》,到1992年的《家有喜事》,到1993年的《花田喜事》,到1994年的《大富之家》,到1997年的《97家有喜事》,到1999年的《九星报喜》和阔别了近年再出现的《家有喜事2009》,整整横跨了五分之一世纪,但是这7电影,不管从故事的架构、拍摄的手法、片中人物的个性,几乎都是一模一样,如出一辙。而且就连片名也都大同小异,唯独《大富之家》没有“喜”字,可是基本上意思是一样的。20年拍了7部,绝对不是偶然,而其中有4部都是破了当年在香港的票房纪录的电影,可见电影的成功绝对是人为的,也是成功商业电影中一个很特别的模式。但,这个模式是否就真的是不败的呢?
总结这个模式的电影,不难看到相同的几个特点,一,全部是喜剧,二,全部都是当年的大牌,三,黄百鸣(或是监制,或是编剧,或是出品人,其中更参与演出,总之身份举足轻重),四,贺岁电影。不过,无奈的是,所谓水能载舟,亦可覆舟,这四大特点,不巧的也正好是这一系列电影的致命伤。
先看特点一,七部片子都是喜剧。喜剧是商业电影当中最难做的一种,恐怕比爬上九十层楼再跳下来更艰难。因为只要你找到大胆的人,做好安全措施,然后从九十层楼上跳下来,再漠不关心的人也可能会被这惊险的动作吓呆,并由衷地拍案叫绝。然而,尽管你做足准备,笑话只要不好笑,是没有人会笑的。因为,要引人发笑确实是一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条件辅助的,而在电影的世界里,往往这个天时地利人和是可以计算出来,也就是所谓的商业考量的方程式。而所谓的方程式也就是经过了千锤百炼,反复使用的……笑话听上十次八次或许还是好笑,20年内重复使用,就算新瓶装旧酒,还能奏效吗?针对这个系列的电影,不难发现其中都有一个角色是花花公子或娘娘腔,要不然就是有老姑婆或黄脸婆的人物设计,这次出场的轮到了“老姑婆+黄脸婆”的吴君如……就如打麻将,每一把都做“万子”,相信不用说,大家也知道糊的几率是高是低了!
特点二,七部片子的卡士都是黄金卡士。《八星报喜》有周润发、张学友和郑裕玲。《家有喜事》有张国荣、周星驰和张曼玉。《大富之家》有梁家辉、袁咏仪、张国荣、刘青云和郑裕玲。《花田喜事》甚至还加入了许冠杰和关之琳,可说是部部都星光熠熠,耀眼夺目……看贯了周星驰、周润发、梁家辉、张国荣之类的巨星,如果突然变成只有古天乐和郑中基呢?是不是有一种吃叻沙或炒果条少了鲜蚶的感觉呢?
特点三,黄百鸣。此人乃香港电影举足轻重的人物。不要以为他只是以上电影里总是饰演那个“大哥”角色的小男人,又或者是当年那个名落孙山、寒寒酸酸,终于郁郁寡欢的“开心鬼”朱秀才。其实,他可是制片3部、导演5部、策划12部、编剧59部、监制70部和出品了94部电影,五次突破香港票房记录的“桥王”黄百鸣!因为他,《喜》系列电影在20年内拍了7部;因为他,观众至今仍然对《家有喜事》里周星驰和张曼玉那“翻转过来巴黎铁塔式接吻”津津乐道;因为他,08年出了一部《叶问》(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才是《叶问》背后的主要推动者)……慢着,不是正在说贺岁片的成功模式吗?干嘛突然提出《叶问》?没错,如果大家仔细翻阅黄桥王这几年的战绩,大家不难发现他这几年的最成功作品分别是《七剑》、《龙虎门》、《导火线》和《叶问》……而这些都是动作片!显然他已经移情别恋了,这次回归“有喜事的家庭”这个不衰不败的剧种,虽然仍然不算失败,却怎么样也重燃不了《家有喜事》和《八星报喜》的火花了!就如一个变了心的男人,尽管使出再多的花招,也未必能够打动少女的芳心。
不过,在这么大篇幅地“狠踩”了《家有喜事2009》后,是不是意味着2009年版本的《家有喜事》就不如之前的六部作品,甚至不敌本地另外两部贺岁片《幸福万岁》和《大喜事》呢?不要忘记以上说的第四个特点,贺岁片!既然是过年,何必太执着,太认真呢?过年开心就好啦!怎么说,观赏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趣事毕竟比两个人谈情说爱,更有农历年的传统、气氛和意义的……就如电影结尾时的那段歌词一样唱道:
“齐欢唱~~~家有喜事~~~啦啦啦啦啦……”

No comments: